来源:视觉中国
刚刚30岁的张先生,一向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却在今年的体检报告上看到两个严重异常的指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蛋白胆固醇严重超标。
张先生对体检的结果将信将疑,于是拿着报告单来到了浙医二院神经内科,想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年没在家吃过饭
不是应酬就是外卖
张先生还没有成家,是妈妈陪着他来看门诊的。一进门,妈妈就着急地把体检报告摊开给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教授看:甘油三酯大于8 mmol/L、低密度蛋白大于4 mmol/L,都远超0.56-1.7mmol/L、2.1-3.1mmol/L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这样的数值常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的体检报告里。张先生年纪轻轻,而且身材匀称,没有一丝发福的迹象,体内怎么会有这么多脂肪?
楼敏教授首先考虑是否是家族遗传,但病人和家属都表示,上一辈和其他亲戚里都很少有“三高”,更别提心血管疾病了。而且,病人往年的体检结果也完全没有问题。
这一年来,张先生经历了什么?在楼主任的询问下,他才回想起来这一年饮食习惯不大好。他是做生意的,经常在外面谈业务,所以应酬尤其多。这一年,他不是在酒席间应酬,就是点外卖,虽然跟父母住在一起,却从没在家吃过一顿饭。
妈妈自认为烧得一手好菜,而且做饭向来少油少盐,口味清淡。她抱怨说,自己也常劝儿子多回家吃饭,无奈工作太忙,一家人很久没有坐在一起好好吃饭了。
楼敏教授推断,正是这种不规律、高热量的饮食方式,让病人一年之间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蛋白胆固醇飙升。
所幸,张先生毕竟还比较年轻,还没有出现动脉硬化、血管堵塞的情况,所以医生给他开了一点药,让他注意饮食,多多锻炼,尽量回家吃“妈妈做的饭”,指标降下去问题不大。
高危人群需严格控制胆固醇
建议3~6个月测量一次血脂
来源:视觉中国
张先生体检报告单里两个异常的指标,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血管斑块。一旦斑块破裂,就可能造成脑梗死。楼敏教授形容说,这就像一根水管长期不清理,管壁就会残留各种污垢,最后发生堵塞。
“大脑是人体最高级的指挥中枢,大脑中不同部位又分管人的语言、行动、认知等功能。如果脑梗死损伤的是分管语言的大脑部位,则患者会丧失语言能力,如伤害的是负责肢体运动的部位,则可能半身不遂,终生致残。”
楼敏教授指出,只要定期清理血管中过多的“坏胆固醇”,就能有效防止斑块形成或发展,预防脑梗发生和再发。
所以她建议,大家要格外留心“低密度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量1次血脂,而且对“坏胆固醇”的控制目标应该更加严格。普通人控制在2.1-3.1mmol/L即可,他们最好让坏胆固醇的指标低于1.8 mmol/L。一旦发现血脂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楼敏教授解释说,这是因为脑梗患者血管壁内皮情况普遍不如健康人群,“手术通常是通过抢救技术把最致命的血管‘堵塞部位’疏通,但是不可能像更换汽车零件一样随意更换掉心脏上或脑内所有的血管,患者的血管壁的‘内皮’依旧是患者经年累月长期受损的‘内皮’。这样‘坑洼斑驳的内皮’较之‘干净光滑的内皮’,当然更容易‘钩挂’上更多血液里的坏胆固醇,甚至形成新的斑块。”
来源:钱江晚报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鲁青
值班编辑:郑司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