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准备:明确需求与物资核查
安装前需完成基础规划与物资确认,避免施工中出现偏差或停工。
技术参数确认
核对 T 型槽地轨的规格、材质、精度等级,确保与设计图纸及设备安装需求一致。明确安装位置的承载要求、环境温度。
物资与工具准备
核心物资:T 型槽地轨、调整垫铁、灌浆料、防锈漆。
检测工具:全站仪、百分表、卷尺、水平尺、除锈工具。
现场清理与安全防护
清理安装区域地面,移除杂物、油污,确保基础表面无凸起或凹陷;划定施工安全区,设置警示标识,高空作业需配备脚手架或升降平台。
二、基础处理:确保安装面平整与牢固
基础是地轨稳定的前提,需重 - 点控制基础平面度、水平度及强度。
基础表面检查与修整:用 2m 水平尺或激光扫平仪检测混凝土基础表面,要求平面度误差≤2mm/m,若局部凹陷>3mm,需用砂轮打磨平整;若有裂缝,需先灌注环氧树脂修补,待固化后再施工。
清理基础表面的灰尘、浮浆,用清水湿润基础。
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在基础表面弹出地轨的纵向中 - 心线和横向定位线;若为多段地轨拼接,需弹出每段地轨的拼接线,确保拼接缝对齐。
三、地轨就位:初步摆放与调平
地轨摆放:用起重设备将地轨按标记顺序摆放在基础上,确保地轨中 - 心线与基础弹线对齐,两端超出设备安装范围≥100mm。
在地轨底部与基础之间放置调整垫铁,垫铁位置需避开 T 型槽,且每段地轨两端及中间均需设置垫铁。
初步调平:用水平尺贴紧地轨上表面,通过调整斜垫铁的高度,使地轨初步水平,纵向水平度误差≤0.5mm/m,横向水平度误差≤0.3mm/m;若为多段拼接,需确保相邻地轨上表面高度差≤0.1mm。
四、调整固定:精 - 准校准与螺栓紧固
精度调整
纵向水平度调整:将全站仪或水准仪放置在地轨一侧,按每 1m 间距设置测量点,依次测量各点标高,计算水平度误差,通过调整对应位置的垫铁,使误差控制在精度等级要求内。
横向水平度调整:用 2m 水平尺或百分表,在每段地轨的中间及两端位置检测横向水平,确保误差。
平面度调整:将百分表座固定在基准地轨,测头接触其他地轨表面,沿地轨长度方向移动表座,检测整体平面度,误差需符合标准。
螺栓固定
调整合格后,先紧固地轨自带的地脚螺栓,螺栓拧紧力矩需按设计要求,避免过紧导致地轨变形;
若地轨无预留螺栓孔,需在基础预设的螺栓孔内安装膨胀螺栓,螺栓顶部与地轨表面平齐,紧固后再次检测水平度,若有偏差需微调垫铁。
五、灌浆养护:增强稳定性与强度
灌浆的目的是填充地轨与基础之间的间隙,使地轨受力均匀,避免长期运行中位移。
灌浆施工:采用无收缩灌浆料,按产品说明书比例加水搅拌,从地轨一侧缓慢灌注,直至浆料从另一侧溢出;灌浆高度需覆盖垫铁,且与地轨底部平齐,避免浆料进入 T 型槽内。
养护处理:灌浆后 12h 内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袋,避免水分过快蒸发;环境温度≥5℃时,自然养护≥7 天;温度<5℃时,需采取保温措施,养护时间延长至 10 天;
养护期间禁止在地轨上放置重物或震动,避免灌浆料未固化前产生裂纹或沉降。